第九章
那日之后,她去了一趟乔府,再三恳求下终于见到了乔父乔母。
她跪倒二人面前,感谢了他们这么多年以来的养育之恩,最后才说明了来意。
“伯父伯母,我想改回苏姓。”
看见乖巧跪在他们面前,这么多年第一次对他们露出生疏感的苏云锦,他们对视了一眼,却都没有动作。
“云锦,你还小,你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男女之情,以为玉安对你的照顾就是喜欢,让你对他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,错把依赖当成了喜欢。”
见她还是跪着,乔母继续开口。
“不论你是否将姓改回苏,我们乔家都只会将你当做乔家的二**,而非乔家的儿媳。只不过为了防止你做出什么,云锦,这个姓,待到玉安和湘云成婚后,再让你改回去,你看可好。”
她抬起头,正欲辩解,但看到乔父乔母不耐的神色,就知道这一次肯定无法如她所愿。
“我知道了。”
苏云锦应下,借口有东西没拿,回了趟曾经自己的房间,见到房中程设同她走时没什么区别,她在原地呆楞了一瞬,还是将手中的信放到了桌上。
然后没有同他们告别,沉默着从后门离开了。
自那日从爹娘坟前回来后,她的夜里再也没有梦见过宋府后山的事,只是频繁梦到爹爹和娘亲。
他们在梦中陪伴她,听她诉说最近的不开心,一字一句同她讲着道理,渐渐让她对乔府生出的那股怒意消散了。
或许近些日子,他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,但到底是从小将自己养大,从未让自己缺少过什么,连前些日子她拒绝过的那叠银票,后来又塞进木匣放到了她家门口。若不是有他们,别说如今开的红红火火的那几家铺子,就连这苏府府邸怕是也落不到她手中。
而如今,那些铺子就当买断了这么些年他们对她的照顾,她有这处府邸便已经足够了。
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,至于乔府这边如何已经和她没有关系了。
五日后,她拍了拍马车上鼓鼓囊囊的行囊,静静在马车上等待着宋诗怡的到来。
她要去梧州开设女子学堂的事只告诉了宋诗怡。
那日她同宋诗怡说完后,原本以为她会阻拦自己,可是宋诗怡只是沉默着,转身在梳妆的后面拿出一个香囊。
她将香囊塞到苏云锦手里,扯出了一抹笑容,眼眶中却溢出泪来。
“云锦,我生在宋家,这辈子无法同你一般自由勇敢,我只能将我存下的银两给你,让你知道我是站在你这边的,放心去做吧,自幼我便知道,你同我是不一样的。”
她想拒绝,宋诗怡却只是牢牢的,牢牢的握着她的手。
“云锦,让我也做些什么吧。”
马车被轻轻敲响,打断了苏云锦的回忆。
她掀开帘子,却只在马车外看见了宋诗怡的侍女。
“苏**,我家**今日不便前来,特地派我来为你送行。”
那侍女恭恭敬敬递上了一个平安符。
“这是前两日我家**特意求来的平安符,愿苏**此行得偿所愿,一帆风顺。”
她接过,轻轻点了点头。
马车帘子再度被放下,这次的马车缓缓驶离京城,再没停下。
《何以渡余生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佚名细腻的笔触和扎实的叙事功底。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,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。主角乔云锦乔玉安的形象饱满而真实,她的坚持和勇气令人为之倾倒。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,每一个转折都带来新的惊喜和挑战。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戏剧性,他们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命运。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,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无尽的情感和思考的启示。
《何以渡余生》给人带来了新颖的阅读体验。作者佚名的设定非常独特,切入点巧妙,引人入胜。主人公乔云锦乔玉安的个性鲜明,她的智慧和毅力令人钦佩。整个故事由她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过程构建而成,让人看后不禁为之欢呼。这本书的结构精巧,文笔流畅,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题,引人深思。无论是设定还是剧情,都展现出作者独特的风格和才华。
《何以渡余生》这本小说情节曲折,充满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。主角乔云锦乔玉安的形象鲜明,她的冷静聪明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赋予了故事以强大的力量。作者佚名的文笔极为流畅,让人沉浸其中。整个小说的框架非常巧妙,每一个细节都相互呼应,环环相扣,令人拍案叫绝。配角们也各具特色,他们的身份和命运交织在一起,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戏剧性。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,读后让人陶醉其中。
《何以渡余生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佚名卓越的想象力和写作天赋。他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恰到好处的情节铺排,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而真实的世界。主角乔云锦乔玉安的形象立体而生动,她的聪明和坚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整个故事扣人心弦,情节紧凑而又引人入胜。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张力。这是一本充满魔力和感动的佳作,读后让人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