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作为太后,我点了丞相嫡女做皇后。
新婚第二日,皇后来向我恭敬请安,我却忽然听见她的心声。
【到现在这怨种太后还不知道她儿子,其实是她老公和庶妹生的,看着吧,很快狗男人就要扶正庶妹,斩断太后的双手双脚做成人彘了!】
果然如皇后心声,不日我夫君立了我亲妹为圣太后,架空了我的权力。
又过了一段时间,一杯软化四肢的毒酒奉上我的案前。
我从亲妹歹毒的目光中,看出她要用我做人彘的决心。
与此同时,新帝专宠淑妃,决意废后。
我刚要开口劝阻,便听到皇后内心一阵狂喜。
【好耶,我现在就服毒!不把这狗皇帝悔得肠子都断掉,我枉为人!】
我果断拦住准备死遁的皇后:
“你这假死药分哀家一半,我教你怎么让皇帝悔不当初!”
......
新婚次日一大早,皇帝与新后携手给我和太上皇行问安礼。
我招手唤皇后上前刚要叮嘱两句,耳边却响起她的声音。
【哦嚯!这太后倒是风韵犹存,可惜了,迟早要被自家夫君和儿子做成人彘。】
“大胆!”我一拍龙椅呵斥。
引得太上皇,即我的夫君,冷冷瞥了我一眼,皱眉责怪。
“无故喧哗是为不端,贵为太后,竟这样不知礼数!”
眉眼间,尽是嫌弃。
我的儿子即新帝,也朝我投来一丝极其厌恶的目光,勾唇讥讽。
“母后怕是坐不惯那么好的椅子呢。”
引得四下一阵窃笑,那隐隐射来的讥讽目光,叫我如坐针毡。
大庭广众,他们父子竟叫我这样下不来台。
夫君也曾待我缱绻温柔,儿子也曾乖巧懂事。
只不知从何时起,他们见我每每只剩嫌恶。
这时皇后的声音,再次在我耳边响起。
【太后现在还不知道她这便宜儿子,其实是她老公和她庶妹生的,又不是亲妈,当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。】
我惊愕看向匍匐跪地的皇后,以及她落在我身上那充满怜悯的目光,心境犹如一盆凉水兜头滚下。
接下来几日我发现,似乎只有我一人能听见皇后的心声。
夷族十五月圆之夜入侵,皇帝纳淑妃入后宫......皇后好像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。
我心下疑虑,仍按照皇后给的方向细细去查。
终于找到从前服侍过庶妹,后无故告老还乡的老嬷嬷。
她告知我,我夫君和我亲妹竟早在我入府之前,于上元节灯火阑珊处定情。
我派去的人,拆下了他们亲手悬挂在情人桥上的同命锁。
民间传说,将双方名字和誓言写在同命锁,便可情定三生。
我捋开锁下的红绸,细细端详。
上面当真是我夫君和亲妹的名字和字迹。
蝇头小字是我夫君的落笔:
“愿如梁上燕,岁岁常相见。”
好对有情人,那我这些年,又算什么?
我乃大将军嫡女,而我的夫君李禹曾是最不受宠的皇子。
为了扶他皇位,我耗费母族人脉资源,九死一生。
我曾被他的政敌暗算陷害,于狱中受过多道残酷刑罚,被生生拧断双脚,仍不肯吐露一丝于他不利的消息。
更别提,我高龄为他生下皇儿继承正统,差点没了半条命。
对了......皇儿,皇儿也不一定是我的呢。
我蓦然想起皇后的话,呛咳苦笑,喉间泛起一阵又一阵酸楚。
踉跄行至如今太上皇居住的九重宫,只想讨个说法。
隔着纱幔,我瞧见我那庶妹冯雪云正坐在李禹腿上。
我冲进去的时候冯雪云惊惶失措,落地跌坐。
不等我开口,她便哭着跪下磕头,一副我欺负了她的模样。
无端端想到一件事。
我们婚后,李禹借口头疾发作,总宣有中医之能的冯雪云贴身伺候。
如今想来,李禹的头风药石不可医,唯有冯雪云才是他的可解之法。
我将那同命锁,摔到这对狗男女面前。
《听见皇后心声后,我不做太后了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明鸢非凡的想象力和写作才华。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,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冒险的世界。主角李禹冯雪云的形象鲜明而具有魅力,她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。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,每一个转折都令人意想不到。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趣味性,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。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,读者会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发。
《听见皇后心声后,我不做太后了》这本书人设有趣,剧情写实,真挚动人。主角李禹冯雪云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,她的聪明冷静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为之折服。作者明鸢巧妙地切入故事,设定了一个新奇的背景,并以精巧的结构将各个场景环环相扣,令人过目难忘。文中的配角也出彩,各自拥有独特的身份和共情点,与主角的前后反差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。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,读者无法自拔地被其抓住,不断追寻下去。
《听见皇后心声后,我不做太后了》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过瘾。作者明鸢的笔力了得,他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他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思考能力。主角李禹冯雪云的性格鲜明,她的冷静和聪慧令人佩服。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凑而又扣人心弦,读者难以放下手中的书。《听见皇后心声后,我不做太后了》的框架定得非常不错,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各个情节的关联和转折,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。无论是设定还是剧情,都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。
《听见皇后心声后,我不做太后了》这本书人设有趣,剧情写实,真挚动人。主角李禹冯雪云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,她的聪明冷静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为之折服。作者明鸢巧妙地切入故事,设定了一个新奇的背景,并以精巧的结构将各个场景环环相扣,令人过目难忘。文中的配角也出彩,各自拥有独特的身份和共情点,与主角的前后反差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。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,读者无法自拔地被其抓住,不断追寻下去。